关于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在防控慢性病工作中作用的建议

    发布时间:2018-02-05 13:51:42 浏览次数:97
 
九三学社辽阳市委员会
 
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,实施健康中国战略,其中提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。坚持预防为主,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。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(2017-2025)》,着重推进社区、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防控中发挥作用。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中数量占比最大的一类机构,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为半径、以健康为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。因其分布广泛、服务综合、便民高效,而成为了慢性病防控的一个重要机构。
近年来,我市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,服务站数量不断增加,诊疗服务水平逐步提升。不过,面对呈现“井喷”形式的慢性病发病率,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慢性病防控工作,仍有待提高:
1.社区医疗人才队伍急需充实力量。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是目前的普遍现象。从我市的情况来看,高中级职称比例偏低,初级职称占半数以上,本科毕业生少,学历层次相对较低,且医务人员年龄偏高,不能满足居民慢性病防控方面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。基层医务人员的经济收入、职称晋级、发展机会等均无法与大医院相比,很难吸引优秀人才,影响基层医务人才队伍的发展。
2.重诊疗轻预防,防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。慢性病的防控中,公认的“性价比”最高的工作,不是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,而是慢性病的预防。由于慢病预防工作的投资回报是长期的,所以常常被忽略。服务站能支配的资金只能满足最简单的慢病预防服务,如档案文书、健康宣传海报,居民健康体检,很难开展深入的预防服务。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,服务站的工作重点也很难转向预防。
3.居民对社区医疗的认可度不高,且自身的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够。大医院仍然是我市居民看病就医的首选,而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,居民认可度一般,很多群众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“社区诊所”,对社区医疗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知晓率也不高。另一方面,居民本身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。
为此,提出以下建议:
1.加强全科医生、护士的培养。安排社区医生到大医院科室进行短期轮转学习,同时重视社区护士的培训,特别是在预防接种、慢性病管理、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培训,不断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。
2.加强二、三级医院对社区医疗的对口支援。上级医院可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对口支援,医院专家走进社区,开展巡回诊疗、技术指导等,积极扶持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基本医疗、康复和护理等服务,使二、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广大社区,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疗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。
3.吸引优秀医务人员扎根社区医疗。保证社区医疗的资金支持,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。鼓励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工会、党组织,丰富职工的工作生活。开展社区医务人员评优工作,从诊疗水平、患者满意度等方面,评选优秀的社区医务人员,在基层树立先进典型。
4.增加社区医疗的公共卫生投入。加强资金投入,给予社区医疗足够的资金,投入居民的健康宣教。补助医护人员建立健康档案,开展入户居民走访。加强设备投入,完善社区诊疗和办公设备,增加社区诊疗的服务项目,提高诊疗效率。
5.医保政策向社区医疗倾斜。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保项目只是停留在门诊医保的范围,应给予社区医疗一定的医保补助,从而鼓励患者就近就便在社区就医,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,确保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最需要的患者服务。
6.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全民意识。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,让居民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。同时,加强对社区医疗的宣传,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宣传,让居民了解社区医疗的服务内容,增强对社区医疗的认可度。

 
主办单位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  辽阳市委员会  版权所有
建议使用:1280*720及以上分辨率、IE8.0以上,真彩色(32位)  
辽ICP备09026262号-1